4/09/2011
尋找亨利弗雷瑟上校 上 Saving Colonel Fraser (1)
我認為羅瓦特是直斗(billiard)的變化型,
斗柄(shank)是圓形,長度大概是斗缽高度的1.5- 2倍,
而且一定是搭配鞍式斗嘴(saddle stem)。
在BBB (Blumfeld's Best Briars, later Britain's Best Briars)
五零年代的介紹手冊中,也可以看到羅瓦特這個造型。
Neill Archer Roan在Two Great War vintage pipes from BBB:
Britain's Best Briars中,
引述了Jacques Cole的Blumfeld's Best一文,
表示此斗型最先由BBB製作,而且是羅瓦特勳爵(Lord Lovat) ——
亨利弗雷瑟上校(Colonel Henry Fraser)的最愛,
因此以他的爵位羅瓦特來命名。
而Cole談到煙斗型制的另外一篇文章:
Guide to Pipe Shapes and Styles,
對岸早已譯為簡體中文,還被四處轉貼,
文中提及這位勳爵來自蘇格蘭,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聲名大噪。
在Benoît de Liège的BBB一文中也有同樣的觀點,
認為BBB在1914年之前就開始生產lovat這個斗型;
此外還提供了亨利弗雷瑟上校的middle name: Francis及生卒年:1872-1949。
我確實曾經見過BBB製造並打上COLONEL HENRY FRASER的 lovat,
可是根據弗雷瑟家的族譜,爵位的繼承人之中根本沒有叫做亨利的人。
就算亨利沒有繼承爵位或家族領袖,
若是戰功彪炳、名頭響亮,
在Wikipedia的Clan Fraser條目裡,
Notable Frasers的段落,總該看到他的名字吧?
很抱歉,一樣查無此人。
如果lovat名稱的由來是根據Lord Lovat這個頭銜,
不同的資料都描述該斗型在一戰前就已經存在,
那麼活躍時間在1900年前後的羅瓦特勳爵十四世
(Simon Joseph Fraser, 14th Lord Lovat legally, 1871- 1933),
或許才是可能性最高的人選。
Simon Joseph Fraser在布爾戰爭(The Second Boer War)期間,
所組織的蘇格蘭皇家步兵團--Lovat Scouts,
乃最早將偽裝服應用於實戰中,隨後也成為英國陸軍史上首支狙擊手部隊。
他本人參加過一戰,曾獲頒皇家維多利亞大十字勳章 (GCVO)、
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司令勳章 (KCMG)、三等巴斯勳章 (CB)、
殊功勳章 (DSO),以及象徵最高榮譽的薊花勳章 (KT),
在戰場及政壇上,都有相當傲人的成就。
那麼亨利弗雷瑟到底是何方神聖?
和羅瓦特之間又有什麼關聯?
下回,我們就來簡單回顧一下這個家族的歷史,
看看能否從中發現亨利弗雷瑟上校的蛛絲馬跡。
左鍵點擊圖片即可顯示原尺寸
圖片來自 Esterval´s Pipe House, Chris' Pipe Pages,
Tobacco Magazine, Pipe Smoke Magazine, Fumeurs de Pipe,
Clan Fraser, 還有這裡
標籤:
History,
Pipes,
Second Boer War
4/03/2011
從提洛開始
今天就繼續布爾戰爭(The Second Boer War)的話題吧。
位於阿爾卑斯山區的提洛,
曾受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與奧匈帝國統治,
提洛除了風景優美之外,
主要可能在拿破崙戰爭或是克里米亞戰爭期間,
來自提洛及附近區域的士兵隨身帶著他們的煙斗,
並於途中或戰後有加以改良,
例如以新發現的石楠根瘤作為材料,
或縮短斗柄的長度、簡化裝酒的部分以便於攜帶…等,
大概就變成這個樣子。
而這個樣式的煙斗在匈牙利兵團之間,
或是源自匈牙利的驃騎兵(Hussar)之間非常流行,
因此傳到英國之後就被叫做Hungarian,法國則是Hongroise,
意思就是匈牙利人。
上面最後一張照片其實非常接近現在所謂的Oom Paul。
Oom在南非語(Afrikaans)中是叔叔的意思,Oom Paul就是保羅大叔,
最有名的保羅大叔可不是會預言的章魚(名字同樣叫保羅的章魚哥,在2010年世界盃,創下預測比賽結果命中率百分之百的記錄),
而是Stephanus Johannes Paulus Kruger,
布爾戰爭時布爾方的首位指揮官,
川斯瓦共和國(Transvaal Republic)的總統。
他煙斗從不離身,而且特別鍾愛這種全彎(full-bent)的斗型,
後人也就把此形狀冠上保羅大叔的名號。
這是Leslie Ward畫的卡通肖像,很能傳達保羅大叔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騎兵愛用提洛斗正是因為斗缽和斗桿之間的角度以及斗桿的長度,
讓他們就算在馬背上也能輕易的使用,
隨手就可插進馬鞍邊的口袋甚至是靴子裡,
所以後來類似形狀的煙斗也被叫做騎士(cavalier)。
我也聽過另一種單就外型的解釋:
讓我們從看似沒有直接關聯的滑雪勝地--
提洛(Tyrol, Tirol in German, Tirolo in Italian)說起。位於阿爾卑斯山區的提洛,
曾受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與奧匈帝國統治,
現今全境屬於Europaregion Tirol-Südtirol/Alto Adige-Trentino地區,
劃分為奧地利和義大利的領土。提洛除了風景優美之外,
還有兩樣傳統的土產:帽子和煙斗(tyrolean hat, tyrolean pipe)。
煙斗的型制是這樣的,
木製長柄,多為櫻桃木或黃楊木,斗缽可拆,傳統上為陶或瓷製,
煙草室的下方還有一個空間,可以裝酒,抽起來大概有點像水煙。基於煙斗的發展總是與歷史最殘酷的一面密不可分,
個人作出以下的推測:主要可能在拿破崙戰爭或是克里米亞戰爭期間,
來自提洛及附近區域的士兵隨身帶著他們的煙斗,
並於途中或戰後有加以改良,
例如以新發現的石楠根瘤作為材料,
或縮短斗柄的長度、簡化裝酒的部分以便於攜帶…等,
大概就變成這個樣子。
而這個樣式的煙斗在匈牙利兵團之間,
或是源自匈牙利的驃騎兵(Hussar)之間非常流行,
因此傳到英國之後就被叫做Hungarian,法國則是Hongroise,
意思就是匈牙利人。
上面最後一張照片其實非常接近現在所謂的Oom Paul。
Oom在南非語(Afrikaans)中是叔叔的意思,Oom Paul就是保羅大叔,
最有名的保羅大叔可不是會預言的章魚(名字同樣叫保羅的章魚哥,在2010年世界盃,創下預測比賽結果命中率百分之百的記錄),
而是Stephanus Johannes Paulus Kruger,
布爾戰爭時布爾方的首位指揮官,
川斯瓦共和國(Transvaal Republic)的總統。
他煙斗從不離身,而且特別鍾愛這種全彎(full-bent)的斗型,
後人也就把此形狀冠上保羅大叔的名號。
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騎兵愛用提洛斗正是因為斗缽和斗桿之間的角度以及斗桿的長度,
讓他們就算在馬背上也能輕易的使用,
隨手就可插進馬鞍邊的口袋甚至是靴子裡,
所以後來類似形狀的煙斗也被叫做騎士(cavalier)。
我也聽過另一種單就外型的解釋:
最初設計來盛裝液體的空間,便具有聚集水氣和焦油的功能。
當然最耐人尋味的,還是dunhill的斗型介紹。
左鍵點擊下圖即可顯示原尺寸。
當然最耐人尋味的,還是dunhill的斗型介紹。
左鍵點擊下圖即可顯示原尺寸。
保羅大叔代表了舊殖民勢力,正所謂敗將不言勇,
又與南非至今依然存在的種族問題脫不了關係,
很容易就能揣測出英國人不選擇這個名稱而使用Hungarian的原因。
可是現在很多人是把這個造型叫做祖魯(zulu)呢!
可是現在很多人是把這個造型叫做祖魯(zulu)呢!
在Comoy's 1941年的目錄裡,同樣的款式被稱為woodstock,
按道理講,woodstock在英國人心裡應該有一定的分量才是。
這裡指的是英格蘭牛津郡(Oxfordshire)的Woodstock鎮,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邱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
就是在那兒出生的。
祖魯戰爭(Anglo-Zulu War)難道因為敵方是原住民,
就比較有紀念價值嗎?
同樣是在南非,
同樣是維多利亞時代,
同樣是英國最難堪的事,為何zulu就得以保留在名單上呢?
問題的答案,就先讓我賣個關子吧!
問題的答案,就先讓我賣個關子吧!
圖片來自Europaregion Tirol-Südtirol/Alto Adige-Trentino, Mutual Art,
Vegas Smokes, Mad Dog Curiosity Shop, Walker Briar Works,
Rams Horn Studio, Smokers' Haven, Derek Green, Smoking Pipes,
The White Spot, Rad Davis, Chris' Pipe Pages
Rams Horn Studio, Smokers' Haven, Derek Green, Smoking Pipes,
The White Spot, Rad Davis, Chris' Pipe Pages
標籤:
History,
Opinions,
Pipes,
Second Boer War
3/08/2011
羅德西亞
在google用關鍵字搜尋「哈拉 牛頭犬 羅德西亞」,
應該不難發現一篇來自中文煙斗論壇的文章。
那是關於煙斗造型中的牛頭犬(bulldog)和羅德西亞(rhodesian)的介紹,
從牛頭犬和羅德西亞的差別說起,一路扯到布爾戰爭的歷史,
還貼了一堆牛頭犬和羅德西亞的照片。
那個討論串很容易讓人感到一頭霧水,
除了轉載Tarek Manadily對於牛頭犬和羅德西亞的觀點之外,
根本找不到重點。
羅德西亞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和布爾戰爭又有何關聯?
為什麼源自英國的牛頭犬,將斗缽修低加寬,就變成另一種非洲的狗了?
(羅德西亞犬,Rhodesian Ridgeback)
為什麼不叫柯基(Welsh Corgi)或古牧(Old English Sheepdog)呢?
這就和南非的歷史有點關係了。
非洲有一個國家叫辛巴威,曾經發行過世上面額最大的紙鈔,
在1980之前,這個地方是英國的殖民地,
名稱為羅德西亞(Rhodesia)或南羅德西亞(Southern Rhodesia),
以殖民地創立者命名:Cecil Rhodes。不認識他?那De Beers總知道了吧?
這個鑽石王國就是在Rhodes強烈殖民主義的信仰與運作下所建立。
川斯瓦共和國(Transvaal Republic)在1886年發現那規模最大,
佔全球總藏量百分之四十的威特沃特斯蘭德金礦(Witwatersrand),
隨後即在此建立了現今的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
而川斯瓦共和國的經濟,隨著這波淘金狂潮得以迅速發展,
擁有擠身南非最強權的潛力,
但對外資礦業公司的稅制以及外國僑民的政策,
也使得與英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
特別在開礦所需的炸藥,
給予諾貝爾(Nobel Company)這間非英資企業獨占權,
更是徹底激怒了英國,終在1899年爆發布爾戰爭(The Second Boer War)。
身為開普殖民地總理(Cape Colony, 1890- 1896)的Rhodes,
在戰前就極力主張以武力迅速解決問題,甚至策劃偷襲約翰尼斯堡,
由當時南羅德西亞的行政事務主任Leander Starr Jameson負責執行,
雖然Jameson的部隊在到達約翰尼斯堡之前就被包圍,
包括Jameson本人都被俘虜,
整個行動宣告失敗,卻也成為布爾戰爭的主要導火線之一。
戰爭中Rhodes也的確影響了戰事,
因為金伯利(Kimberley)在戰爭初期被圍城,礦井受到嚴重威脅,
所以Rhodes動用了大量的公司資源在守禦工事上,
也試圖利用自己在政治上的力量來改變英軍的進攻策略。
羅德西亞斗型的結構較強壯,較禁得起粗魯的對待,十分適合在戶外使用,
我們當然可以大膽推測,布爾戰爭前後,
這個樣式的煙斗在南非忙於開疆拓土的英國軍隊間很流行。
也或許是Rhodes酷愛這種改良版的牛頭犬斗型,
有機會可以去Bishop's Stortford Museum走一趟,
看看這個說法對還是不對。
看看這個說法對還是不對。
那麼羅德西亞斗型到底是誰創造的?這邊提供一則軼事。
一天Rhodes在抽牛頭犬型的煙斗時,不小心掉在地上,
一天Rhodes在抽牛頭犬型的煙斗時,不小心掉在地上,
結果被他的愛犬叨去,那是一隻帥氣的羅德西亞犬,
等叫到僕人去狗嘴裡挖出煙斗的時候,
鑽石型的斗桿已經被啃成圓的了,斗缽也被咬下了一截,
僕人怕Rhodes責怪,馬上說:
喔,我的主人,這支牛頭犬已經變成羅德西亞了!
喔,我的主人,這支牛頭犬已經變成羅德西亞了!
布爾戰爭的故事實在是多到講不完,
其中與煙斗關係最密切的保羅大叔,我們就留到下回吧!
其中與煙斗關係最密切的保羅大叔,我們就留到下回吧!
圖片來自Free Press Release, dogsindepth.com, puppyparadise,
The Daily Puppy, De Beers, G. L. Pease
The Daily Puppy, De Beers, G. L. Pease
標籤:
History,
Pipes,
Second Boer War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