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Neill Archer Roan發表在A Passion for Pipes。
1955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Charles Greene,
就以type K溫度計測量過吸煙時煙斗中的溫度,還發表在Science上,
對,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個Science (Science, 1955, 122, 514)。
性質應該比較接近工作之餘的玩耍。
所有基本的器材在今天任何一個拍賣網站上都找得到,我家裡正好有一組。
至於Neill提到的,
兩位赫爾辛基大學的學者,
在1956年所提出的報告,
實驗方法原則上和Greene使用的一樣,可是溫度探針乃為了實驗而專門設計的,
(Cancer Res., 1956, 16, 490)
Neill將自身的經驗忠實地記錄下來,
透過不同溫度的分布,
來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也能自圓其說,
但這也正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缺乏直接的佐證,
推論還是推論,假設始終是假設。
煙草或其燃燒產物中,
尚含有胺基酸、有機酸、酮、酚、醇、酯…等許多化合物,
討論僅限於碳水化合物很可惜,
而提到有機體中的醣類與溫度,
竟不聊聊大名鼎鼎的Maillard reaction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另外一點值得商榷的是,
所有distillation的產物,在味覺與嗅覺上都是令人愉悅的嗎?
更大的distillation zone和更高的distillation rate,
我們喜歡的和不喜歡的物質是否同時都增加了?
最後節錄並以中文轉述此文中個人認為比較有趣的部分:
一,寬大的斗缽能夠提供更濃郁的味道,木質所造成的影響並不顯著。
二,直徑大的斗缽抽英式或巴爾幹式配方會有較好的效果。
三,保持斗缽中央的煙草燃燒,並適時使用壓棒將周圍的煙草推向燃燒區。
所謂的有趣,就是在那些中文煙斗論壇裡,
總是有人一天到晚光用些自以為又絲毫沒有根據的說詞,
然後還可以一搭一唱的討論下去。
2 則留言:
Neill的文章敝人一知半解(我的英文太爛了).
不過他這張圖滿有意思的,個人看法:
我們抽煙到底抽到什麼?
1.combustion zone裡面多為不完全燃燒,基本上這種燃燒反應幾乎都不是一次反應,在抽斗過程我們都會吸到一些像一氧化碳(有研究指出吸煙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比不吸煙者高,)和一些菸草燃燒伴隨著中間產物.
2.distillation zone..其實我們抽的菸草裡面都有很多不屬於菸草的東西,現在市售菸草不casing的大概是"沒有".蒸餾也有這些添加物給"蒸"出來的結果(不同家菸草調配味道不一樣,儘管他們跟你說我的配方就是基本的V.L.O....等),我的猜測根據一些所謂香味菸草抽到最後味道通常跟剛點起來的味道天差地遠.那是裡面的添加物被蒸餾光了,剩下都大概就剩焦油(瀝青跟石蠟!?)的味道..
3.格主家裡為什麼會有K type thermocouple? ....只是好奇一下.
謝謝DEX兄的意見。
關於第三個問題的回覆,和我下一篇文章有些關連,在這邊就不重覆了。
張貼留言